昨天說到蓋亞假說, 令我想起了另一個問題: 如果蓋亞假說是成立的, 那麼, 文明的發展是不是有「高度限制」呢?
之所以這樣說, 是因為如果人類的活動到了一定程度, 地球就會作出反應的話, 那麼人類如果擁有了毀滅地球的能力的話, 地球可能會作出強烈的反應, 甚至反擊, 消滅人類, 以求自保。如果這一點有可能, 那麼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是必須要重新思考的。而且這件事, 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性的時間。
因為在人類二十萬年的歷史中, 唯有到了近一百年, 才有了毀滅地球的能力。大家知道, 地球只能承受12枚核子彈, 超過此數的話, 核子塵會將全地球封鎖半年, 沒有陽光能到達地球。按照推算, 只有少數生物能捱過核子冬天。
更要命的是, 這一百年來, 毀滅地球的武器, 不斷增加, 而又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令武器的不確定性大增。同時, 其他潛在毀滅地球的科技也在研發, 例如大型粒子對撞器, 稍一不慎即可引發難以想像的大災難。
可以說, 文明的進步令大部份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但同時也在增加大型災難和滅絕的可能性。而人類的質素, 相比科技的進步, 則不見得有改進。大家都會說「人心不古」, 可見現代人是比以前的人更狡猾和不可信。
因此, 如果蓋亞假說成立的話, 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是無上限的。到了某一程度, 地球便會作出「調整」, 令文明的發展減慢。例如當人類的經濟活動、流動過於頻繁, 就自然會令病毒傳播, 令人類不得不停下步伐。
更進一步的設想, 是否宇宙間的星球, 也面對著同一法則? 在其他星體上的高級文明, 也受制於蓋亞法則, 因此未能發展出在宇宙長期航行的能力?
有一些蓋亞學說的支持者, 認為這可以解釋, 為何以宇宙之大, 時間之長, 而未有天外來客探訪人類。是因為文明的發展, 有天然的「高度限制」。
不管怎樣, 我們仍是要生活, 經濟活動還是要繼續。山不轉路轉, 總不能坐以待斃。
最近的想法是, 經過債市危機, 匯控(005)不派息的事件之後, 我看未來十年, 人類的生產剩餘再不能發揮過去的高效能 – 股票、債券的成交量將會下降, 新的儲蓄和投資工具將會取代。
康特隆(1912)在HKD$3.32沽出, 扣除手續費, 賺HKD$8,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