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意復興 《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領航教育變革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10月28日 - 誇啦啦藝術集匯(AFTEC)今日於藝穗會舉行《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 Thinking Through the Arts》(創意思維的進化:藝術帶來的突破)新書發佈會,匯聚學術及政策研究領域的專家,共同推動教育體系革新,為香港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是次活動雲集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文化領袖,探討在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創意學習所擔當的關鍵角色。本書由誇啦啦藝術集匯行政總裁邱歡智女士撰寫,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適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佈最新 PISA 創意思維評估結果,指出全球對提升創意思維的迫切需求。本書的出版正好為香港提供適時的路線圖,協助培育更具創新力的新一代。
呼籲各界:培育一流人才,而非二流機械人
在新書發佈會上,作者邱歡智女士表示:「藝術長期被視為次要的,僅為娛樂或豐富學校履歷之用,從未被正視為學習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本書匯集『誇啦啦』十六年前線工作經驗,透過真實案例展示藝術與教育如何有效連結,呼籲各界摒棄孤島思維,建立能讓創意思維真正茁壯成長的生態系統。這不僅是為了培養藝術家,更是要孕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所說的『一流人才,而非二流機械人。』」
儘管藝術早於 1950 年代納入香港教育課程,但往往因考試壓力及主科優先而被犧牲。邱歡智女士憑藉十六年的探索與實踐,論證藝術正是培育創意思維、應對複雜社會突發挑戰及推動創新思維的關鍵資源。透過案例研究及與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交流,本書闡釋藝術為何及如何與本地課程體系廣泛整合,並展示實踐成果。
新書發佈會以誇啦啦團隊帶領的專題展覽導賞揭開序幕,隨後舉行專題討論。與會嘉賓包括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郭凱傑先生、香港城市大學許娜娜教授,以及獨立評估員李式儉先生,共同探討政策環境、投資創意的經濟理據,以及推動教育系統創新的實踐策略。
書中精髓:香港創意教育改革藍圖
《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 Thinking Through the Arts》(創意思維的進化:藝術帶來的突破)全面解構香港藝術教育的挑戰與機遇,內容包括:
- 想像力貧乏:分析受限的經濟及教育環境如何限制青少年認知與情感發展,以及藝術如何修正這種失衡狀態。
- 實證教學模式:透過誇啦啦「Sm-ART 青年計劃」、「Bravo! 香港青年劇場獎」等案例研究,詳細展示如何透過藝術培育創意、慎思明辨與堅毅精神。
- 教育政策藍圖:提出十年人才發展計劃,逐步培育新一代「創意工作者」,同時提升觀眾的藝術素養與參與度。
- 學習的未來:探討藝術如何培養抽象思維、情緒商數、協作等能力,以切合未來全球經濟需求,應對高達 47% 工作可能被自動化的挑戰。
本書挑戰現狀,呼籲教育界從短期拼湊的合作模式,轉向深度可持續的夥伴關係,同時批判現時的「服務供應商」思維(即藝術團體僅為學校單次演出提供服務),主張將創意工作者長期融入教育體系。本書獲本地及國際藝術教育、政策與文化界領袖一致推崇(詳見附件 II)。
邱歡智女士總結時,重申著作的核心思想:「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裝備年輕一代應對日益複雜且不確定的世界?答案在於思維模式的躍進。本書誠邀社會各界,包括教育工作者、藝術家、政策制定者與家長攜手並肩,共建真正的創意城市。未來,始於當下。」
本書適合政策制定者、幼稚園、中小學及大專院校教育工作者、視覺與表演藝術機構,以及培育教師與藝術家的藝術團體,亦適合所有希望深入了解藝術為何與如何成為廿一世紀教育及人才培育基石的讀者。
本書現於下列網址發售:https://hkupress.hku.hk/Evolving_Creative_Mindsets
附件 I:章節概要
| 章節 | 概要 | 精選引文 |
| 引言 | 確立全書核心論點:香港教育制度長期邊緣化藝術科目,窒礙廿一世紀關鍵的創意思維發展。 釐清「藝術融入教育(arts-in-education)」等概念,提出藝術與教育融合的實踐路徑,並呼籲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與藝術家共同行動。 | 「創意思維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人才培育亦如是。」 |
| 第一部份:源起 | | |
| 第一章:破譯創意密碼——未來,始於當下 | 回顧香港二十年來的教育改革歷程,揭示創意教育在政策願景與現實課堂之間的持續落差。 從經濟角度論證變革的迫切性,引用全球未來工作趨勢報告,指出藝術所培育的創意與社交智能,實為未來職場關鍵能力。 | 「死記硬背保不住工作,應對驟變的適應力及靈活性方為關鍵。」 |
| 第二章:想像力的力量——扭轉認知貧乏? | 作者提出「想像力貧乏」是教育制度過於依賴背誦型學習(rote learning)所致,主張應轉向「資產為本」模式(asset-based model),透過藝術引發想像力,培育孩子的同理心與未來多元發展的信念。 | 「經濟貧窮令人唏噓,想像力貧乏同樣令人憂慮。最終,孩子或因未曾接觸過其他生活模式而困於現狀,無從理解生命各種可能和機遇,從而失去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契機。」 |
| 第二部份:路徑 | | |
| 第三章:讚頌空隙 ——以「缺口」主導的規劃 | 詳述「誇啦啦」的核心策略:透過識別並填補藝術與教育生態中的「空隙」,創造有別於常規課程的針對性項目。從將學習融入戲劇製作,到與醫學院開展跨界協作,這些案例證明以缺口驅動變革與提升能力的可能性。 | 「缺口不必視為缺陷,而是創造實質價值,填補空白的契機。」 |
| 第四章:由被動到投入 ——「Sm-ART 青年計劃」案例研究 | 透過對「Sm-ART 青年計劃」的詳細分析,闡述 將被動的學生轉化為積極學習者的實踐路徑。案例展示如何重新規劃實體環境以營造創意教室,建立互信關係、結合文化體驗及家長協作,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與自我表達。 | 「在千篇一律的活動裡,教師是唯一知識來源,學生重覆相同答案;如今,真實體驗取代傳統模式,讓孩子得以連結自身經驗、想法與感受。」 |
| 第五章:反思即評估 ——肯定深度思考 | 挑戰藝術教育中的傳統評估觀念,提出「從量化衡量轉向質性判斷」,主張透過學習日誌、對話、引導式提問等反思實踐,作為捕捉和記錄質性成長的有效工具。案例研究具體展示如何將無形改變(如學生自信與明辨思維)轉化為可見且具價值的成果。 | 「評核和評估本質上是敘事:透過敘述,我們理解當下所作之事和其意義,從而確認為何應該繼續(或停止)。」 |
| 第六章:疫情歲月 ——藝術與身心健康 | 以新冠疫情造成的衝擊為背景,探討藝術與身心健康的密切關係,記錄「誇啦啦」如何透過「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應對挑戰。同時引用實證案例與國際研究,展示藝術如何促進心理健康、堅毅精神與社交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其中對弱勢青少年的影響尤為顯著。 | 「直至全球疫情爆發,這場對話才得以展開。」 |
| 第三部份:未來路向 | | |
| 第七章:創意思維.創意城市—— OECD PISA 創意思維評估 | 分析香港在 2022 年 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創意思維評估中的表現,指出與新加坡等表現卓越的經濟體相比,香港成績尚待提升。 作者指出結果直接反映香港教育系統雖在政策上強調創新,卻未能系統化地培育創新城市所需的創意思維。 | 「若我們真心追求成為連繫東西的國際文化交流樞紐,便應將安於現狀或自滿轉化為前行的推動力。」 |
| 第八章:博物館與表演場地——創意學習的場所 | 作者重新構想博物館與表演場地不僅作為文化消費場所,更應成為互動的「創意學習場所」。本章闡述,若能突破時序式展覽及被動觀賞的框架,這些空間便可成為推動探究精神、慎思明辨 及深化觀眾參與的有利場所。 | 「空間有限,無礙思維無限。將空間演化為創意學習場所,潛能無可估量。」 |
| 第九章:人力資源規劃本土化——「三合一」概念 | 本章提出以「觀眾—學校—創意工作者」的「三合一」概念為核心的策略藍圖,協助香港發展成為東西文化樞紐。文中指出,目前藝術界供求失衡的問題,可以透過培育一眾專業且受認可的「創意工作者」來改善,從而提升藝術教育的水平和觀眾的藝術素養。 | 「追逐數字對申請資助固然有利,但唯有注重質素,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惠及當代與未來世代。」 |
| 第十章:迷思與誤解 —— 反思與回應 | 作為全書總結,本章直接挑戰並澄清有關藝術的常見迷思,例如「藝術僅屬教育邊緣」或「創意唯藝術家專屬」。作者懇切呼籲社會對藝術價值建立更細緻而準確的理解。 | 「藝術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只要我們敞開心扉,透過創意學習激發好奇心,自能培養出探究精神。」 |
| 結語:一流人才 | 本章以行動號召作結,提出對香港未來的關鍵提問:「我們如何確保青少年成為一流人才,而非二流機械人?」作者認為,答案在於將創意學習系統化地融入教育與社會的核心發展之中。 | 「在空間匱乏的香港,當我們培育創意思維與藝術表達,物理局限反而能啟迪心靈發展。」 |
附件 II:推薦語
學校與專業社群越發需要充滿創意活力的學習者,方能邁向成功。《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 Thinking Through the Arts》(創意思維的進化:藝術帶來的突破)正中紅心,透過研究實證及全球實踐案例,向創意工作者展示「誇啦啦」如何有效培育具創新能力的學習者與積極創造的人才。實屬精彩之作!
—— Eric Booth,International Teaching Artist Collaborative(ITAC)共同創辦人及《Making Change: Teaching Artists and Their Role in Shaping a Better World》作者
邱歡智女士將實踐經驗淬煉成書,深刻闡述創意思維作為未來關鍵技能的迫切性,並具體提出培育方法。本書不僅適合從事教育、文化創意、政策與資助、社區組織、青年發展,乃至醫療健康領域人士閱讀。最重要的是,獻給這座城市的每一位家長。」
—— 蘇曉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限公司董事局成員
《Evolving Creative Mindsets: Thinking Through the Arts》(創意思維的進化:藝術帶來的突破)是一部文辭精煉、論據充實的珍貴之作。邱歡智女士巧妙融合香港實例與普世見解,將政策制定、評估體系、全人發展及創意思維交織成引人入勝的敘事。本書既是實用手冊,亦是遠見宣言,必能啟迪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藝術家,共同追求可持續且引發全球共鳴的藝術教育。
—— Anne Bamford 教授,OBE,International Research Agency總監及前倫敦市策略教育、技能及文化總監
Hashtag: #誇啦啦藝術集匯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關於誇啦啦藝術集匯
推動香港創意學習與藝術教育發展
創意讓我們得以發掘自身與世界的無限可能。它不僅能提升解難能力、培育人際關係、讓人堅毅不屈,更能以萬千方式轉化生命。誇啦啦多年來與學生、教育工作者及創意工作者攜手,在社區散播創意種子——年復年的開花結果,滋養了整片人文沃土。
作為扎根香港的藝術教育機構,我們以培育這個城市最珍貴的寶藏——人才為使命。透過共同設計、鼓勵協作、兼收並蓄的雙語教育項目,讓年輕人得以自由探索、自在表達,促使百花齊放。我們以藝術教育點燃想像力,提升自信,加強歸屬感,與香港共同成長。
網頁:
www.aftec.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