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本中國股票主管姚鴻耀對中國股市作評論,認為南向資金正在改寫劇本,今年內地投資者已向香港股市注入近1萬億港元,已超過2024年全年的總額。包括內地政府推動股票回購和「市值管理」在內的政策利好,正在刺激投資者對高股息國企的需求。本地融資條件的放寬和香港銀行間利率的下降也支撐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今年迄今,內地投資者的南向資金主要流入科網龍頭企業、創新醫藥和新經濟板塊。以產業劃分,金融、非必需消費品和科技行業一直是南向資金最青睞的板塊。目前,南向資金佔香港交易所成交量的近四分之一。 另外,市場領漲行業的分化:人工智能/半導體板塊佔比較高的國內基準指數和香港科技股引領反彈:科技股尤其突出。恒生科技指數年漲近70%,而國內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科創板個股今年迄今上漲超過30%。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已升至約14倍,但仍低於五年平均水平,這表明如果刺激措施持續實施,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展望,持續觀察到中國市場面對的挑戰在減弱,投資基本面的策略前景也更加明朗,這讓該行對今年剩餘時間充滿信心。 在岸股市在中國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和政策對市場的支持仍在持續。股市是引導資本流向創新相關產業的重要機制。持續看到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不斷出現。 繼去年年底政策轉向後,安本仍保持著穩步樂觀的態度,外部壓力可能促使市場更加關注國內刺激措施,而這對於扭轉經濟頹勢至關重要。政府近期出台的「反內捲」等政策表明,當局正在採取措施保護經濟。 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裕,銀行存款規模與A股市場市值相當。在利率維持低位的情況下,散戶將尋求更高收益的資產,而鑑於房地產市場的現狀,股市是這些資金的主要投資目的地。 安本認為,A股市場即將迎來持續強勁的表現,原因包括上述幾點外,美元可能走弱,估值不僅與美國市場,而且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都極具吸引力;儘管A股市場估值創下新高,但仍低於其五年平均水平。 未來潛在催化劑,將包括政策實施及流動性。如(1)聚焦房地產和基礎設施、(2.)財政力度:如果8月數據持續疲弱,9月份政治局可能會修訂預算。重點仍然是穩定名義增長率,但不會過度承諾,並在勢頭減弱時保持進一步行動的靈活性。(3.)政策組合再平衡:需求支持與「反內捲」供應限制結合,以對抗通縮。期待10月份的「十五五」規劃和四中全會,從中尋找有關增長重點和消費導向的訊號。方向比幅度更重要,這支撐著信心和盈利可預測度。 流動性方面,1.家庭現金的輪動:新冠疫情期間,家庭累積了約26.5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儲蓄。隨著存款利率下降,2025年可能約有5.5萬億元人民幣流入市場。部分資金仍持有非銀行產品,但信心增強應會推動更多資金流入股票和投資產品,刺激對創投的需求。2.風險偏好和外部利好因素:交易活動和保證金借款已創歷史新高,顯示投資者更願意承擔風險。貨幣供應量增長正在回升,預計美國聯儲局將在2025年下半年減息,加上美元走弱,應能為流動性提供支持。人民幣走穩和外匯流入的增加,也將增強信心。3.支持性立場與精準的工具。 (SY)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