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今(19日)發表有關遙距醫療服務的研究報告,指在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間接獲7宗遙距醫療服務有關的投訴,其中最常見的投訴原因是未有提供服務/退款,佔57.1%,當中涉款最高個案的金額為1300多港元。有個案投訴遙距醫療平台原來隱含預約費,卻未有標明,認為有誤導成份。 消委會指,隨著科技發展等因素,有關遙距醫療的投訴個案亦會上升,建議業界主動公開與價格相關的資訊,並提高遙距醫療過程的透明度。 消委會在2020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間接獲7宗與遙距醫療服務有關的投訴,其中最常見的投訴原因是未有提供服務/退款,佔57.1%,例如醫生在約定時間未能應診,但未有提前通知病人等,當中涉款最高個案的金額為1300多港元,該名顧客至今仍未能取回有關款項。消委會署理總幹事何應富認為,7宗投訴個案並不算多,但預期隨著人口老化、未來科技發展,參與遙距醫療的人數會上升,故相關投訴個案亦會相應上升。 消委會建議,業界主動公開與價格相關的資訊,並提高整個遙距醫療過程的透明度。在資訊提供方面,提供清晰的收費和操作資訊,例如服務條款、退款和藥物送遞安排、服務供應商認為不合適進行遙距醫療的狀況。 (BC) #消委會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