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4-03 11:00:29

耀才許繹彬:長假前成交或萎縮久守必失

長假前成交或萎縮,久守必失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表示,港股在沉悶中結束今年首季,儘管恒指在首季最後一日曾最多下跌超過400點,收市亦只能險守23,000點,但「埋單」計算,恒指在首季仍大升3,059點或15.3%,國指累升16.8%;而深受中港兩地投資者歡迎的ATMJX表現一枝獨秀,帶動科指首季急升20%,令港股首季終能跑贏英、美、歐、日、韓、台等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去年陪同美股一起創下歷史新高的日股,在今年首季亦顯著回落,更成為表現最差的亞洲代表。而一向對港股有潤澤作用的「北水」,首季淨流入4,386億元,已達去年全年淨流入總額約54%。單以三月計,經港股通南下資金錄得淨買入1,602億元,創下2021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淨買入,同時也是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史第二大月度淨買入。如今恒指及國指已經是連升4個月,確實值得慶賀。

踏入第二季,即使北水仍有保持「支持」的狀態,但港股勇態仍未復原,走勢疲態盡露,全日波幅不足500點,成交就僅僅只有2,000多億元。所有過往有關DeepSeek及AI的消息,好像在市場上全部消失;連帶所有受惠股的動力亦無以為繼,完全與上個月有差天共地的感覺。港股突然變得缺乏方向的主因,相信是踏入第二季,市場上繼續觀望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再有出人意表的行為及言論。在香港時間今日(4月3日),狂人公布「對等關稅」詳情,並擴大對等關稅至全球,加深市場對美通脹以至滯脹的憂慮,令投資者不敢輕舉妄動;再者,美聯儲局通脹指標的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高於預期。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全球股市變得沉寂或呈現沽壓,實屬正常;反觀去年持續強勢的黃金價格再創新高,頓成資金避難所。

而近來強勢的港股,不僅失去DeepSeek及AI的光環,還加上對關稅問題所產生的憂慮,市場上最近持續出現配股的情況。數隻頗具份量的股份,如比亞迪(01211)、小米(01810)及蔚來(09886)先後在市場上配股集資,令投資者擔心港股短線已見頂,並可能會持續出現配股情況,尤以科技股令投資者最有戒心,從而令市場氣氛大打折扣;再者,車股近日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除配股問題外,小米集團(01810)進軍新能源車的處女作SU7推出至今一直相當暢銷,更成恒指上季升幅的主要動力,不過踏入次季,小米則成跌市主要元兇,事緣一場涉及SU7致命車禍引起極大關注,以及市傳董事長雷軍帶頭減持等不利消息在市場湧現,即使最後小米澄清減持消息,亦似乎作用不大,其股價在次季首兩個交易日急跌近10%,跌穿45元,更創下一個月新低,即使SU7上月交車量按月飆逾40%,仍無法釋除投資者的擔憂。

筆者認為,港股之所以在上一季有著無與倫比的氣勢,原因除國內牽起一輪DeepSeek及AI的熱潮,帶動香港的科技股「聞雞起舞」外,當中深受投資者追捧的ATMXJ亦是最受惠份子,令恒指及科指節節上升;更因在熱潮下,「北水」透過港股通猛烈灌溉,令成交穏步上揚。然而,特朗普上場後,管治及整頓政策與前任拜登政府截然不同,以往拜登政府主要針對中國及其友好或相連國家,但特朗普上場後亦指向其他歐盟國家,加上其政策舉棋不定,令投資者在此類國家投資的資金,突然紛紛轉移至過去幾年一直未見起色的港股身上。因此,在北水及外資一同發功下,港股先能夠在首季脫胎換骨,跑贏全球股市;但踏入第二季,港股走勢突然變得模糊,除因為始終已有一定的累積升幅,以及未有進一步的利好消息配合,加上投資者已逐漸習慣特朗普的招數,從而開始將資金調回美股市場「小試牛刀」;再者,不知是否巧合,港股首季一直升勢凌厲,但未有吸引外資投行對其前景作出加持,而在港股穿23,000點後,摩根士丹利竟然吹奏「摩笛」,將恒指今年底目標價調高7.5%至25,800點,一眾投行亦紛紛上調恒指目標價;高盛則發布報告稱,中國AI技術發展是「遊戲規則改變者」,預計未來十年,每年提升中國股市每股收益2.5%,並吸引逾2,0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不過,中港兩地股市在一片唱好聲下,並沒有作出什麼反應,反而反覆回調。談回港股,由於清明及復活節長假期將至,除非有震撼消息公布,否則相信成交未必會在假期前有所增長,在成交萎縮的情況下,23,000點可能會出現久守必失的情況;現階段希望能夠穏守在22,600點(10天線),然後觸底回升,再作部署。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相關股份權益)

#許繹彬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