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高管教育聯合發布《理性決策 信心上揚-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調研》報告,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是前三大投資目的地,分別有67%、47%和40%的受訪中國企業在此經營。 報告指出,超六成的企業實現盈利,八成企業對投資表示滿意。聚焦中資製造企業,其出海東盟的目的較為多元,擴大市場、降低生產成本以及降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均為其重要考慮因素。在投資方式上,95%的中資製造企業以自主投資或獨資形式進入東盟市場,35%的企業選擇合資合作的形式。三成的受訪企業選擇多種形式結合的模式。 結果顯示,經濟增長迅速且市場前景廣闊(73%)、生產和經營成本低(57%)和產品容易進入其他市場(47%)是受訪企業認可的東盟主要優勢。在投資風險方面,政策的穩定性(80%)是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企業對政府審批程序複雜和經營成本上升也有所擔憂。在營運管理方面,人才的招聘與管理是受訪企業選擇的首要挑戰,佔73%。其次為海外供應鏈管理和產品與服務的成本管理,均為53%。 超過七成的中資製造受訪企業認為其所在東盟國家的營商環境較兩年前有所改善,其中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向好趨勢明顯。超過八成中資製造企業計劃在未來3年內對東盟增加投資,這表明中國企業對東盟的投資信心保持高企。 整體而言,中資企業在投資東盟時普遍期待包括人才、稅收、跨境資金流動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增強營商政策的穩定性與透明度(80%)與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70%)是企業認為有利於吸引外資的兩大措施。企業對稅務優惠政策(63%)、給予外資同等待遇(40%)和提高政府政策諮詢的便利性(40%)等方面亦期待較高。(JJ)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