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13 20:40:37

余偉文:商業房地產貸款信貸風險可控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匯思》撰文指出,今天公布第二季末的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1.97%,與3月底的1.98%相約;比率仍然有上升壓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來自商業房地產信貸。 余偉文指出,近年全球商業房地產(包括店鋪、寫字樓)因電子商貿和居家工作的興起而受壓,香港也不例外。辦公室落成量上升也令香港商用物業的價格和租金在2025年上半年持續調整。過去數年的高利率環境更加重了商業房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的償債負擔,引起市場關注。有評論關心銀行能否有效管理相關風險敞口以至金融穩定風險。 他稱,目前商業房地產的價格和租金因為利率水平及市場供求情況等因素而受壓,貸款抵押品價值下降,借款人難免擔心銀行要求即時還款。局方和銀行業界多次強調,銀行在檢視信貸額度時,依然會綜合考慮借款人的信貸需求、整體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等一籃子因素,不會單純因為物業抵押品價值變化而調整額度。銀行早前亦明確表明它們不會只因租金收入下跌而要求即時還款。這份務實與靈活的考量,體現了銀行願意與企業「同舟共濟」,與社會共渡難關的取態與決心。 他又稱,如果是借款人自己因為財務狀況一時不穩定,而違反貸款協議的條款,銀行會先與借款人協商,只會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才會採取適當的信貸行動,保障銀行穩健經營和存戶的利益。 余偉文表示,金管局一直密切監察香港銀行業整體穩健發展,當局認為商業房地產貸款的信貸風險可控。香港銀行對本地地產發展及投資貸款的風險敞口,大部分是面向財務狀況相對良好的大型本地企業。至於本地中小型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的風險敞口,包括一些財政狀況較弱或資產負債比率較高的發展商及投資者,銀行早年已經採取了信貸風險緩衝措施,有關貸款大部分均有抵押品。此外,銀行沒有對任何單一借貸人過度集中。 另外,近日有報道關注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並著眼於銀行在會計上計算的「預期信用損失」。余偉文認為,這計算方法只是利用模型設計作會計用途的一個表述,「預期信用損失」的貸款不代表是壞賬,因此不能作為全面評估銀行資產質素的依據。 他又認為,有些評論單單着眼於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是比較片面。受到宏觀經濟調整及利率水平等因素影響,香港近幾年進入信貸下行周期,銀行業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自然有所上升。雖然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2021年底的0.89%慢慢重返約2%的長期平均水平,但仍遠低於亞洲金融風暴後1999年的7.43%。 余偉文指出,根據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以及財務實力的3項重要指標可見,香港銀行體系資本充裕、撥備充足和有良好的財務實力以應對市場波動。在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挑戰下,近年銀行體系面對的信貸風險增加,但銀行的盈利模式並不受影響。 他並澄清早前關於「壞脹銀行」的傳聞,指設立「壞賬銀行」是當銀行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問題時的非常之舉,完全不切合目前香港銀行的穩健經營、財務實力雄厚的情況。 余偉文表示,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以至後來出現疫情的數年及2023年美國及歐洲銀行危機,香港銀行業一直「穩打穩紮」,展現了其韌性和實力。環球經濟發展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許多行業備受打擊,但銀行業仍然保持包容,與客戶共同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證明銀行有能力也有意願與社會共渡時艱。金管局聯同銀行業會一直本著「應幫盡幫」的精神,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升級轉型。 (BC) #金管局 #余偉文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