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加劇,退休規劃的迫切性日益顯著。2023年,65歲或以人士已佔全港人口五分之一;根據預測,到2046年,香港65歲以上人口將佔整體的36%。這一人口結構轉變,顯示出策略性退休規劃對個人、企業乃至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性。 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表示,在2025年7月進行了一項關於退休規劃的調查,成功訪問了1245名香港居民,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層在退休準備方面的需求與挑戰。調查結果圍繞35歲及以上受訪者退休時的財務管理、醫療保障及生活模式偏好等方面,揭示其關鍵洞察。 麥肯錫香港分公司資深董事合夥人兼亞洲保險業務主管Bernhard Kotanko指出:「調查展示出嚴峻的現實:七成港人憂慮退休後積蓄耗盡,五成缺乏明確的退休規劃。此調查及時而全面地呈現出港人對退休的看法與槪況,涵蓋財務預備、醫療健康與理想生活模式等多個範疇。這些發現顯示理財顧問與保險專業人士需要關注的重要契機。透過推動積極財務規劃與醫護方案,我們將令銀髮世代更獨立自主及具安全感,讓他們活得更豐盛。」 調查重點亦包括: 高達70%的受訪者擔憂儲備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其中50%更缺乏明確的退休計劃,反映港人的退休財務準備明顯不足。 調查顯示三分之二受訪者預期在60歲後退休,20%計劃65歲後仍繼續工作。然而,近40%對現有投資能否滿足退休目標缺乏信心。 僅16%的55至65歲受訪者和23%的65歲以上受訪者已儲備超過1000萬港元的退休資產。然而,金融機構則建議必須擁有2000萬港元的投資組合,才可實現舒適的退休生活。 三「不」財務儲備困境:「能力不足」:40%因財務負擔難以儲蓄。「知識不足」:37%缺乏專業顧問指引,32%認為退休規劃工具過於複雜。「意識不足」:33%無暇進行退休規劃,28%認為退休離自己太遙遠。 與傳統依賴親友建議的模式相比,港人對銀行客戶經理(51%)和保險代理人(50%)等專業顧問的信任度更高。此外,社交媒體平台(44%)及親友或同事(33%)的意見亦受到高度重視。 高達86%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退休後可居家安老,從而帶動對居家醫護、個人護理支援及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的龐大需求。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願意支付相關服務,包括:居家醫護服務(49%)。個人護理支援(45%)。家居清潔(43%)。家居改造與智能監測系統(40%)。交通支援服務(39%)。 調查顯示,退休生活的重點在於「生活質素」,而不單是追求長壽。30% 的長者願意每月支出 1萬港元於提升生活品質的項目,25% 則願意每月花費 3000 至 1 萬港元於相關開支。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香港區總經理石煒麟表示:「對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來說,現時為重新思考退休解決方案的關鍵時刻。業界必須優先考慮透明度高、個性化及創新的方案,以應對由終身入息策略到居家照護服務等各種長壽市場需求。同時意味著大家必須從單純的產品推銷模式,轉型為建立全面並以見解為核心的退休解決方案,以真正滿足個人對豐盛且有意義的退休生活的需求。」 調查不僅揭示香港銀髮世代面臨的挑戰,更提出多個行業的重要轉型方向與發展機遇。鼓勵企業與行業機構合作制定財務健康計劃,助員工更好地規劃退休生活。其中對金融機構,建譵更新商業模式,從幫助個人進入退休生活,轉向支持他們在更長的人生階段(包括退休後)獲得財務保障。簡化退休規劃工具、產品及顧問服務,對於提高香港老齡人口的財務準備至關重要。 (SY) #麥肯錫 #退休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