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除了人工智能(AI),另一個最受投資者關注的賽道,相信就是智能機器人!連黃仁勳都說,機器人時代要來了!
那麼機器人這個行業,到底具有什麼投資潛力?
作為普通投資者的大家,在分析機器人相關股票時,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最後,現在不少公司都在積極研發智能機器人,行業長遠是否有發展?有哪些企業是值得我們考慮?
--人形機器人定義--
近年來,AI發展如火如荼,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不過始終有個物理上的限制,就是它只能在網路世界裡運作,所以,市場出現了一種人工智能的進階概念,就是強調智能系統與物理實體的結合。
這種結合對象,一般就是指機器人,我們稱這類技術為「具身智能」。
人形機器人,普遍被認為是AI最適合的載體,這種智能與物理的結合,讓人工智能能在現實世界中具有感知能力,同時可以與周邊環境進行互動。
未來,預計人形機器人將從概念階段逐步走向商業化。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40年將會有800萬部人形機器人出現,到2050年,更會增加至6300萬部。
屆時將影響75%的職業和40%的人類員工,涉及3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而Elon Musk更預言,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已經超過人類!
--應用廣泛--
【圖1】--人形機器人應用
機器人有很多種,今次文章集中講人形機器人。人形構造的機器人,物理結構比較接近人類,這意味著它能像人類一樣應付多種不同類型的工作,可塑性會比較高。在未來少子化、持續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人形機器人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地方。
例如在醫療、照顧長者、工業應用、教育、客服等範疇,人形機器人都能勝任。
如果要比較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的性質,可以用近年很多人投資的晶片業來比喻。你可以將人形機器人理解為GPU,一種具有高度通用性的工具,可以在很多不同場景中運作。
而非人形機器人,就像客製化晶片,很多時候都是為個別場景度身訂造。雖然在特定場景下,它們的能力可能比人形機器人為高,但當轉移到其他場景時,就可能變得毫無用武之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目前智能服務機器人在中國的滲透率仍然很低,預計2022至2028年,全球和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按年增長17.8%和23.5%,達到628億美元和1832億人民幣的水平。
高盛更預計,具身智能驅動的人形機器人市場,到2035年將達到380億美元,2050年可能會影響數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
--分析機器人股方法--
【圖2】--行業相關股票
那麼機器人發展這麼正面,我們在分析相關股票時,可以注意哪些重點呢?
全球現在有不少企業正在努力發展人形機器人,如Tesla、小米、優必選、宇樹科技等。要完整分析機器人行業並不容易,因為當中涉及多種技術,從電池、磨打、作業系統、AI訓練、感測器到自動導航等技術,都會影響智能人形機器人的表現。
【圖3】--拆解企業重點
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如何簡單拆解一家機器人公司呢?
大方向上,建議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資金面、技術面和定價,來初步判斷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
技術面,我們會看它是否有全棧技術,即是否能完全掌握生產一部智能機器人的所有核心技術。由於客戶需求和偏好會有變化,如果公司擁有全棧式核心技術,自然會有更多機會,在成本控制和產品設計方面都會更具彈性和話語權。
第二點是看財務狀況。因為智能人形機器人的研發非常燒錢,產品要到全面市場化、真正為公司賺錢,整個過程預計需要數年時間。所以是否有穩健的財力支持,是個關鍵因素。
第三點是產品定價。市場上很多工作明明已經有人在做,為什麼還要用機器人?主要原因顯然是機器人效益更好。人類工人不僅要支付工資,還不能全天候工作。所以只要人形機器人定價合理,能夠幫用戶提升業務營運效益,整個市場潛力自然可以很巨大。
--具潛力的機器人股--
講了這麼多,現在市場上有哪些企業符合上述三個要求,同時又有上市,可以在港股或美股市場買到的呢?目前比較推薦以下三間:小米、Tesla和優必選。
--小米(1810)--
【圖4】--小米智能機器人
小米的CyberOne於2022年推出,2024年開始探索製造應用。雖然小米本身沒有做過機器人產品,但有其他類似產品,特別是在家用場景擁有大量數據。
此外,小米還有自家工廠,可以讓機器人進行工業用實測。
小米最大優勢是擁有廣泛的科技技術,同時已有不少業務處於盈利狀態,意味著有資金支持這個燒錢但又極具潛力的項目。小米已建立"人車家生態",機器人有潛力成為小米生態的一部分,進一步提升整個生態價值。
--Tesla(TSLA)--
【圖5】--Tesla智能機器人
另一間是同樣具有品牌和規模的汽車巨頭TESLA。
它擁有的背景條件與小米很相似,但品牌更具國際性。根據Tesla AI官方資料,Optimus會使用與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相同的AI系統控制,涉及深度學習、電腦視覺、運動規劃等技術。
而且機器人定價相對親民,估計僅約2萬美元,性價比比人類員工高很多。
TESLA計劃2025年開始限量生產,初期主要用於內部工廠。雖然只是限量生產幾千台,但已經是眾多機器人企業中走得最前的之一。距離全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但目前算是最接近的企業,具有一定投資價值。
--優必選(9880)--
【圖6】--優必選智能機器人
優必選(9880)於2023年底才上市,到現在還沒有盈利。它不像小米和Tesla那樣有品牌優勢,也沒有其他業務的現金流來支持研發,不過,它有些獨特之處值得考慮。
首先,優必選是全球少數同時掌握核心技術和算法的公司之一。由於客戶需求和偏好不斷變化,擁有全棧式核心技術的公司,無論是在調整設計還是成本控制方面都會較為有利。
其次,雖然智能人形機器人技術很新,業內企業都在摸石過河,但優必選相對來說不是從零開始。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間開發機器人的公司,已經有很多應用在不同範疇的機器人產品在銷售。這些實質業務經驗和技術,將幫助它在人形機器人業務上走得更快。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集團在中國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中排名第三,同時是中國第一大教育智能機器人供應商,可以見到它本身有一定實力。
集團的人形機器人系列Walker S,已經在比亞迪、東風、吉利、富士康等公司進行實際部署,執行搬運、焊接、塗裝等工作,自動化率很高。
不過,相比小米和TESLA,它的風險大很多,因為品牌、資金支援都比較弱。
集團至今仍未達到收支平衡,資金是否足夠支撐到商業化階段,或者未來是否需要再集資或加大借貸,都很難說。如果要再集資或加大借貸,難免會影響股東利益。
所以,這隻股票是潛力與風險並存。如果你風險承受力低,就不建議考慮。就算你想買,也不建議投入太大注碼,畢竟企業以至整個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都很大。
--總結重點--
總結重點,智能人形機器人這個行業確實有潛力。
但大家要明白,整個行業還很新,它的特性像科技股一樣,變化可以很大。就算現在是行業領先的企業,一個新技術就可能將情況反轉。
而且,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全球都有很多不同的競爭對手,所以預期競爭會很激烈。當中有不少是非上市公司,很難取得有用的數據,令整個分析比較更加困難。
再加上,智能機器人發展處於很初期的階段,沒有太多數據和資料可以參考,所以整件事的不確定性很大,因此,是有風險有潛力的行業。雖然我相信行業長遠有一定的發展,但最後那企業能生存,賺錢模式怎樣,仍有較大的變數。
--投資策略--
中短期內,應該沒有哪間企業可以透過智能機器人創造出明顯的盈利貢獻。
所以,不要因為市場講的故事好聽,就對機器人企業作出不切實際的估值,這很危險。
投資時要明白,這是一個較長線的投資選擇,未必會很快見到成效。而且風險度也很高,所以不建議大注。最好是用分注模式,小注儲貨,耐心長線持有,等行業有更大的發展,搏長線有一個倍數級的增長。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上述股票有小米(1810)。上述文章只是企業分析,並不構成任何投資邀約,投資者在投資前,請自行花時間研究企業,才決定是否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