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MSCI 可持續發展中心及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共同發佈題為《亞洲路徑:東南亞可持續金融市場展望與香港的角色》的聯合研究報告。 該報告通過問卷調查和市場研究的方式,深入剖析東南亞可持續金融的需求、機遇與挑戰,以及香港如何憑藉世界級的可持續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相關需求。報告核心成果已於「香港綠色周 2025」期間,在「中銀香港綠色論壇 2025–合作協力 加速轉型:金融助力東南亞可持續發展」介紹。報告亮點如下: - 市場增長與資金流向:由2015-2025年中,東南亞地區及大灣區具有可持續標簽的債券發行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其中,東南亞地區以發行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等多樣化金融工具脫穎而出。僅2025年上半年,全球氣候基金配置中約6個百分點的資金流向亞太地區,是7年多來氣候主題資本首次向該區域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再配置。 - 政策支持持續強化: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已加強氣候領域相關政策,從新加坡逐步上調碳稅、對上市公司實施強制披露制度,至馬來西亞2025年起開展範圍1和範圍2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披露,2027年進一 步擴展至範圍3。上述舉措為調動大規模氣候投資築牢制度基礎。 - 企業需求加速增長:問卷調查顯示,75%的東南亞機構去年增加了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投資,而86%計劃未來5年進一步加大投入。絕大多數(89%)的企業認為可持續發展對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且多數認為可持續發展更是創造機遇與提升效率的驅動力,而不僅是成本負擔。然而,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以及內部認知不足仍是當前主要障礙。 - 香港定位:問卷調查顯示,由於當地可持續金融產品供給有限,愈來愈多東南亞企業開始向海外市場尋求融資機會。這為香港拓展可持續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區域市場需求創造了重要契機。超過半數受訪者指出,轉型金融框架、高度可信的碳市場體系以及區域性投資工具是香港可發揮引領作用的關鍵領域。 (BC) #中銀香港
<匯港通訊>